第二届“北京国际文学院院长创新交流会”成功举办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3-09-08


活动现场

  9月6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老舍文学院和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北京国际文学院院长创新交流会”成功举办。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李红文,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北京老舍文学院副院长周敏等现场出席活动;智利波塔莱斯大学创意文学院院长阿尔瓦罗·毕萨马、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文学副教授米娜、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文学院汉语言系主任阿尤布·撒勒塔史、突尼斯迦太基大学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东方语言系主任哈利德、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石一枫等以线上形式出席。此外,本次活动还邀请到诗人、清华大学教授西渡,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周晓枫、文珍,阿塞拜疆汉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阿格申·阿利耶夫,韩国汉学家、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专业博士沈知嬉等嘉宾参会。北京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主持活动。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

  陈宁在致辞中谈到,第二届“北京国际文学院院长创新交流会”致力于为各国文学培养机构提供一个持续成长的平台,并期待各国文学工作者能够在平台上取得收获。希望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世界文学通过共生、共情、共鸣日益形成包容的文学共同体,高蹈人类精神,折射文明高光。期待以本次交流会为基础,尝试成立国际文学院联盟的可能性,深化国际文学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放大文学机构聚集效应、形成人才队伍资源优势,为世界文学视域下各国文学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合作成长、共同奔赴”的新路。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李红文

  李红文谈到,中图公司同北京市文联已开展长达四年的战略合作,在此期间举办了近40场各种类型的活动,有力推动了北京文学走向世界。今年恰逢“新三年”战略合作的开局之年,中图公司作为交流会联合承办方,将携手北京市文联、北京老舍文学院,打造“国际文学院联盟”,建立互访交流、作家派驻等合作机制,从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层面,进一步推动中外文化领域深度合作,增进中外文学界的沟通与互动,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共同繁荣。


北京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主持活动

  会上,中、外方嘉宾围绕“文化传承语境下的包容性文学创新”“全球化时代下的文学创作与传播”“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创作”三个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北京老舍文学院副院长周敏

  周敏表示,近年来,北京老舍文学院在北京市文联引领下,不断完善作家成长全链条服务,形成良性发展的“内循环”;携手中图公司打造多个国际文学交流平台,形成充满活力和影响力的“外循环”。她强调,助力文学家形成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需要各国文学机构共同支持的“复数表达”,北京老舍文学院愿意共享资源,坚定地迈出“合作奔赴”的第一步。


智利波塔莱斯大学创意文学院院长阿尔瓦罗·毕萨马

  阿尔瓦罗·毕萨马在发言中形象比喻“文学是唯一有效的时间机器”。他认为,文学是人类唯一可能通用的语言,历史上经典的巨作在世界流传,缩短各国读者之间的距离,形成跨文化的心灵沟通;而对文学工作者的跨国联合培养,则是对未来属于全人类共同的文字、文学家园的建设,将会带来解读人类文明、解读人类内心的强大工具。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

  徐可围绕文学人才培养形式及合作方式,分享了鲁迅文学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认为进一步深化文学院同行之间的合作交流十分必要。他表示,全球化背景下,文学创作者之间的交流已成为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愿积极筹备,将鲁迅文学院牵头成立的全国文学院院长联席会议升级,进一步深化文学院同行之间的合作。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文学副教授米娜

  米娜表示,当代中国文学是一片完整的宇宙,而写作,正是促进这样一种不同文化语境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过程,从而打破文学语言生态的保守主义或纯粹主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

  张清华从文学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谈起,阐述了文学院的职责和作用的重要性,以及在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实践能力、写作能力的比重,表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愿和全球各文学院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文学教育的多样化和实践性的进步。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文学院汉语言系主任阿尤布·撒勒塔史

  阿尤布·撒勒塔史表示,近年来,土耳其对现代中国研究的兴趣显著增加,期待有更多的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土耳其。当前土耳其汉学的主要方向是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目前亟需一套系统的理论方法,指导中文文学作品的土耳其语译介。期待通过与中国文学工作者的深化合作,逐渐积累经验,形成体系化的汉译土翻译方法。


突尼斯迦太基大学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东方语言系主任哈利德

  哈利德强调了海外中国文学教学对中国文学国际传播的主要作用,表示语言学课程和文学课程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运行法则,文学是实践经验。


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石一枫

  正在美国参加作家联合培训项目的石一枫围绕他在国外参加作家培训活动的心得进行研讨。他认为,文学即人学。搞文学的也是要服从于人性,遵从于人性。文学交流只是人类交流中的一部分,跨文化的作家培养、文学研究合作要立足于文学创作中人性的共通之处、人类的共同情感。


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周晓枫


诗人、清华大学教授西渡


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文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阿格申·阿利耶夫


韩国汉学家、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专业博士沈知嬉

  在随后的分享环节,各位作家、青年汉学家踊跃发言。周晓枫称,自己是文学交流的受益者,通过自己作品的对外译介,感受到了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间文学交流产生的璀璨且出乎意料的结果;西渡表示,文学本身就产生于人类交流的愿望,而世界诞生于人类交流的行动,因此,文学是促进人类互相交流和理解非常重要的力量,相信国际文学院院长创新交流机制的建立能够取得成功;阿利耶夫围绕中阿两国之间的文学交流,就具体的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层面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沈知嬉表示,“文学是世界的语言”这句话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学性、方向性,目前人类面对的各种世界性问题,从文学层面上,便更需要人们进行超越民族的思考;文珍从自己接受创意写作学科培养、成为职业作家的经历进行分享,认为与同世界上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其他作家进行深入交流,对于一名作家而言,意味着创作生涯中更多的可能性,期待看到中外文学院今后开展的作家联合培养创造出的奇迹。

  最后,为深化北京文学国际交流,加强北京老舍文学院与国内外文学院的合作共建,北京市文联、北京老舍文学院向参会的各机构发起“国际文学院联盟”倡议。周敏宣读倡议书并表示,联盟的创立将通过举办国际文学活动、院长联席会议,开展作家互访与驻留、共享文学资源、搭建文学研究合作平台等方式,努力发掘文学的时代价值并扩大传播。

  “北京国际文学院院长创新交流会”旨在充分发挥中外文学院在文学领域的资源和创研优势,在人才培养和文学研究等多领域探索合作模式,共同推动文学的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本届交流会秉承“开放、合作、共享”的原则,致力于进一步助推海内外文学院携手共建“互联、和谐、兼容”的全球文学新生态。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